1. <track id="ep2o3"><ruby id="ep2o3"><menu id="ep2o3"></menu></ruby></track><table id="ep2o3"><noscript id="ep2o3"><ol id="ep2o3"></ol></noscript></table>
  2. 認識鄧子均
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> 品牌文化 > 認識鄧子均 >
     
    認識鄧子均
    1876年  清末,鄧子均,名舉安,生于農家,四川南溪仙臨鄉人;

    1891年  15歲鄧子均隨父打短工、搞搬運類的活;
    1895年  19歲在宜賓“大吉祥”干鮮店當學徒;
    1898年  22歲在全恒昌”酒作坊幫工涉足釀酒行業,拜師趙銘盛;
    1903年  27歲開始自己獨立創業,加入到南絲綢之路的馬幫腳夫隊伍,往返于宜賓、昭通之間掙苦力錢;后做小本生意,逐漸積攢起創業的原始資本;
    1905年  29歲與他人合伙開辦“吉昌”釀酒作坊;
    1908年 32歲合伙收購“溫德豐”大曲作坊更名為“利川永”生產“雜糧酒”。十分孝敬老師趙銘盛,成為“陳氏秘方”第十二代傳人;
    1909年 33歲采納前清舉人楊惠泉建議將“雜糧酒”改名“五糧液”;

    1915年  39歲將自己釀造的“五糧液”通過上海“利川東”參加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;
    1925年  49歲收集大量的資料進行改良“陳氏秘方”,從原來的九種糧 食:高粱、大米、糯米、玉米、蕎子、粟米、黃豆、綠豆、葫豆去掉黃豆和葫豆;再次提高了“雜糧酒”品質。在夾江、洪雅、犍為、嘉定、雅安得到很高的認同;
    1929年  53歲通過多年研究實驗再次改良“陳氏秘方”,從原來七糧:高粱、大米、糯米、玉米、蕎子、粟米、綠豆去掉粟米、綠豆終于確定“五糧配方”。釀出的酒香濃味正,風格獨特。經后來把“蕎子”改為“小麥”。
    1932年  56歲,鄧子均向中華民國政府正式申請注冊五糧液,精心制作酒瓶和設計商標。
     
    1944年  1937-1945為抗日戰爭時期,68歲將“利川永”酒坊交與他人 經營管理,舉家遷回南溪。“五糧液”生產即中斷了5年時間。
    1949年  73歲將“利川永”收回交由兒子鄧德福和鄧受之經營, 并將自己總結的“陳氏秘方”和“五糧釀造精要”傳給兒子;
    1952年 76歲, 宜賓專賣公司國營酒廠成立,因工人對釀造過程不能夠完全掌握而受挫,酒廠同志、市相關部門領導多次登門邀訪請獻出配方,都被委婉拒絕。

    1953年  78歲鄧子均經新任宜賓行署專員李鵬 (1899-1961,原名:李奇柱,自貢觀音灘貧苦農家)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的感化,終于獻出“五糧液”的釀造配方,并應聘出任宜賓專賣公司(現五糧液
     集團前身)技術指導及五糧液酒廠總技師拯救“五糧液”,“指導酒廠工人從爛糟子里撈出了1萬8千斤酒,減少了國家損失。
    1956年,在鄧子均的指導下,“五糧液”酒在輕工業部主持的全國名曲酒評比中嶄露頭角,獲得第一名,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。
    1959年  84歲鄧子均在宜賓逝世。
    1963年   鄧子均指導生產的五糧液在第二屆中國名酒評選中評為中國 八大名酒之一。
     
    日韩性交照片
    1. <track id="ep2o3"><ruby id="ep2o3"><menu id="ep2o3"></menu></ruby></track><table id="ep2o3"><noscript id="ep2o3"><ol id="ep2o3"></ol></noscript></table>